在《阿凡达》这部电影里,有大段奇异生物飞于山水之间的壮阔景象。在我看来,这就是逍遥游这一段文字的当代电影版。

每次我看到一段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
《庄子》为什么要把鲲化为鹏,翅膀伸出几万里,水击几千里,一飞飞六个月,感受大地的呼吸,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这么一个段落作为《庄子》的开篇?
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偶然。
你看那些高手,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他一定会有一个起手式。中国古人写文章,三个手法,赋、比、兴,和相声演员的基本功说学逗唱是一样的。
赋比兴是中国古人写东西的一个起手式。
习主席在G20峰会上,也是先讲我们在西湖看见了许多的桥,然后说G20也是一座桥,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个叫兴。起兴,兴奋的兴,兴起的兴,全兴大曲的兴。
《庄子》用一个这样的不知真假的故事来起手。

他要干什么?他在讲一个你未必能够证实,也未必敢相信的故事。他没有跟你说他在从一个已知推到未知,他一开始就告诉你这是一个未知。你见过古代有这样的鱼变成这样鸟的吗?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不要说没有见过,可能想都没有想过。
庄子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破我执,在破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他所讲的故事的一个执着。他告诉你,鲲鹏可能存在,说不定就是一个恐龙,甚至是一个两栖恐龙,但如果再稍微夸张一点点,这也可以是一个传说,可以是庄子的幻想。
当然,今天我们也可以展望,在未来会有种巨大的潜水艇,有一天突然冲出水面,像变形金刚一样伸出翅膀呼啸地从北极飞往北极,有可能吗?也有可能。
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一件事情过去有没有发生,在现在发生了没,未来又会不会发生?对于《庄子》来说,这些不重要,他只是想通过故事来表达这些感觉而已。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西方的Philosophy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在大学的时候为了显得有文化,我去看过萨特还有尼采的一些哲学的书。我发现那些西方哲学的译本里的每一个汉字我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我就一句话也读不懂了,更不要说一整篇了。那是西方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但《庄子》的哲学,却是一开始就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之所以有人认为它不是哲学,是因为我们这些年受到了西方哲学的训练。
庄子是一个比我们要久远的多的人,他没有西方哲学的思路来要求自己,也没有要用此要求别人的冲动。他就这么说了,但这不妨碍他说的道理有意思,我刻意没有用深刻这个词,因为深刻都是肤浅的。
《庄子》在第一段里面用了一个“亦真亦假”的故事,得出了真实的结论,为他的整个学术著作奠定了基础。但他可能用的是不真实的故事。有谁去考据过《庄子》里面所引述的故事有多少含真量呢?如果你去考据,庄子一定会觉得很好笑。他会说我就是用编故事来给你讲道理的,然后你居然去考据我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用广东话来说,你是不是路啊!用普通话来说,您这不是不靠谱嘛!
所以我们读《庄子》,不是读事实,而是读真理。

我用这个故事想跟大家讲的是:自己亲历的如此重要的事情,都可能只不过是我想象的结果。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呢?既然不真实并没有存在,那么用故事来讲道理,又有何不可呢?
读《庄子》,得意忘言,要进得了每一个字,又要出得了每一篇文,一进一出,九进九出,就像熟地,要九蒸九晒才能够获得当中的三昧真火。
我今天讲的其实是关于逍遥游第一段的总结,我用了这样一个问题来总结,就是为什么《庄子》要用鲲鹏展翅的故事来起手?小梁的理解就是《庄子》用一个行为艺术,来告诉你别当真。
就像那些资深的感情顾问在给顾客做咨询的时候,会很慈悲的告诉他,爱情嘛,人生嘛,故事嘛,深刻嘛,愉快嘛,无聊嘛,你是不是突然感觉这段话和《庄子》中说的野马邪、尘埃邪有些相似?
他用这一些片段式词语,非逻辑的表达,在帮助我们破除一个又一个理所当然的惯性,最重要的惯性就是,不要以为世界存在着所谓的真实,那都是假的。
好了,当你接受这个前提,再来读《庄子》,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如果你接受了人生是个假象这个前提,再去生活,你就会有一种认真陪别人玩的慈悲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跟自己说,如果我老公其实不是我老公呢?如果我儿子其实不是我儿子呢?如果我老板其实不是我老板呢?如果我银行里的钱其实早就没有了呢?如果···
你会发现,这些如果既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每晚9点更新
周六:不定期福利
【社群活动】
周一至周五:“今日话题”、“笔记推荐”、“梁冬推荐阅读”、“互动提问”
周六:“梁同学,我有个好问题”的活动中排名前三的提问,将获得回答。
【加入梁友圈的方法】
关注梁冬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自在睡觉】中有说明。
同学,“圈”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