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庄子》就要试着做做看

2016/12/20 18:24:0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徐桂媚


blob.png

学习《庄子》,很多人都当作一本哲学来看,而我的一位老师却很形象地将它比喻为一本练功秘籍,而且是一群精英主义者的葵花宝典。而我喜欢把《庄子》当作生命状态。吾师把逍遥二字叫作无待,承认事实,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花开是因为花开的时间到了,花谢也是因为花谢的时间到了,任何生命都应该如此,这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心生欢喜。


文章开篇,讲了一个鱼变鸟的故事,而且用不同方法讲了三遍,我在想,当时是不是也流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又让我联想到日本的一些好的企业管理中有一项法则是重要的事情讲五遍,难怪人家的马桶盖都被疯抢,而反观咱家的很多领导或家长最喜欢对下属或孩子说的那句:“你给我听好了,不要让我再说第二遍。”我在单位做过部门的领导,也是一位母亲,也说过这名话。(没文化真可怕。)


我无法想像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故事大王庄子哪来的创作灵感,他也没坐过飞机,怎么理解鸟飞上天的视野?用他的原装11号车能走多远呢?虽然去过好多国家,而当时的国也不大是吧?哪来那么多题材?(好吧,我承认自己无知),他讲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偏偏起个名叫小不点(鲲);寿长万年的树,却叫嫩嫩树(椿);做鱼时,其大让人不望其项背;做鸟时,其翼若垂天之云,可遮天日;做事时,一跃千里绝尘而去,能耐这么大却也要等飓风来时才可启动。是不是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不管大小,不管寿夭,不管好坏,都是相对而言,好似我们人,细菌看你就很大,如果放在宇宙里呢,就如尘埃般渺小。那我们到底是要做大呢?还是做小呢?我不知道,但我想试着做做看。


千岁的龟;万年的树;就算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又如何能知它们的归宿。何况如今活不过百年的我们呢?我不记得哪位老师说过,人有四种境界:不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知道。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还在夸夸其谈。就在十几个月之前,我第一次坐飞机到北京去听梁老师讲《庄子》,记得当时我特意选择了近窗的位子,当自己离地面越来越远,眼下见到的是如火柴盒般的建筑;公路上如蚂蚁群般的车流;我理解了什么叫高度和视野,反思自己过往的诸多无知,就如瞎子摸象。知道知道其实也很难,有时明明吃到十分饱了,还不断往口里塞,(欲望难填呀)。知道不知道就像我现在写文章,明明不会写,却还要写。最高级的境界是不知道知道,所有的行为如有神助,庖丁解牛就是眼中无牛。


一年多来,我学《庄子》有个好处就是:不断地以地球人的身体过灵魂人的生活,所有美好事物的遇见都是大宇宙的赠品,虽然我还说不清灵魂人是什么,但我好像神领了,就像那些长寿的老人说:“长寿的秘密就是活一天再活一天”。以此类推,我这篇文章能写这么长是因为……(哈哈!你懂的。)


喜欢她的文章

扫描二维码订阅吧


上一篇:乐学《庄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