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新觉罗•毓鋆太老师

2017/1/25 10:33:2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付淳

在节目中听到梁同学几次提到爱新觉罗·毓鋆老师,每次都让我心头一热,因为他是我老师的老师,是我的太老师。他的书,他的话,他的精气神给了我太大力量。所以今天借笔寄一瓣心香。

 

也许有人会对太老师的姓氏好奇,没错,你猜对了,他是皇族,末代皇帝溥仪的伴读,曾身兼三部大臣。你也许没有听说过他,但你一定知道他的老师和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宝琛、郑孝胥、康有为、王国维、梁启超,他的学生有蒋勋、简贞、温世仁、赖声羽……他活到106岁,桃李满天下,台湾大选时,蓝营绿营都找他当顾问。但居然没有名气,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和定力。

 

关于太老师的故事,我都是从恩师尹建维先生处得知。我在书院上课,每堂课前都要先礼敬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再礼敬毓太老师。看太老师的视频,一口东北音,慈眉善目又中气十足,他说,“你们不要自卑”。

 

不要以为当王爷就鲜衣玉食、花团锦簇了,其实当王爷很苦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能只能休息两天,满文、蒙文、汉文,骑马、射箭、摔跤,样样都得在行。太老师在13岁时就背完了十三经,他的母亲老福晋说,你真是笨,人家12岁就背完了。(让我找个地儿哭一会去,我到现在还一经都背不出好吗)太老师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母亲生病的时候,因为可以不用考背书了。但太老师晚年特别感念老福晋对他的严格,因老福晋信佛,太老师时常手绘观音像纪念母亲。

 

即便是严苛的训练,五加二白加黑的苦读苦学,也都是太老师一生中最安逸、最轻松、最美好的回忆了。战火打响后,他就被卷进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大起大落中。他眼看着清政府被推翻,经历过“仓皇辞庙”的狼狈和心酸,日本人骗宣统皇帝说可以帮助恢复清王朝,谁知弄了个满洲国作为其附属国。看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本有机会恢复祖宗基业的太老师感叹百姓太苦了,让出了军权和精兵,帮助打跑了日本侵略者。他自己却被蒋介石软禁了40年。

 

老福晋怕爱子再在政治的泥潭中赴险,写信询问,太老师只答一句话让母亲放心——“长白又一春”。不玩政治了,从到台湾的那天起,他就将人生自设向教育,他要用古人的智慧拯救当今的乱世,他要学生用经典的力量去经世致用,去治国平天下。他一辈子恨外国人,但也教外国人中国传统文化,束脩要贵很多。

 

太老师在台湾讲学60年,再没见过母亲和太太,却守身如玉60年。我的一位师叔,刘义胜老师,从20几岁起跟着太老师学习。他少时家境贫寒,太老师减免了束脩,这一学就是40年。我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让师叔能够跟着太老师40年,经书中的章句已经滚瓜烂熟了,要讲课也能口吐莲花了。师叔说,这是在还太老师的恩。太老师仙逝后,许多文稿都是刘师叔整理的。但我想,太老师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是一块磁力巨大的吸铁石,让学生们念念不忘,依依不舍。

 

恩师亦常在课堂上提到太老师,只要有新学生加入书院,他便重复一遍太老师的介绍。学生们竟也百听不厌。恩师最常引用的太老师的话是,“学问,不是在理论上争胜负,而是在血泪中求印证”。

 

读书,不是为了增加谈资,更不能助长自己的傲慢心。越学得深,越会谦虚,越会感恩,越会充满力量、充满正能量。

 

太老师的汉名叫刘柱林,因为他在最落魄的逃亡期,一个叫刘柱林的陌生人,换下自己的衣服,把身份证给了太老师,助他逃过搜捕。太老师念了一辈子的恩。

 

太老师学孔子,述而不作。到晚年,他把所有的文稿付之一炬。这就苦了师伯师叔们,一本一本、一字一句将太老师的讲课笔记整理出来。从老子到孙子,从孔子到庄子,从大学到中庸,从春秋到大易……字里行间,我看到一种刚德,这风骨就是文人和读书人的差异。

 

什么是刚?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是轻飘飘的几句话,而是太老师用血肉证出来的。太老师以百岁高龄仍然登台讲学,声如洪钟,看他的照片,便能知道什么是浩然之气。

 

我想,当今读书人是有责任的,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太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以夏学奥旨,寻拯世真文”。

 

我们读庄子是为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眼界。格局大,能否大到苍生;眼界高,能否高出万世。

 

学问要有师承,因为太老师、老师,我特别有底气,自觉灵魂上长了根。我不敢说大话,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责任的传承,看到了天命。我很想在这份天命里有我的一份力。许个愿,努力学,没准能实现呢。

上一篇:见学曰觉

下一篇:如果我们只看到美好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