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相机人人会使,各有欢喜爱好。有人喜欢大场面大风景,有人爱好小花小草小蚂蚁,有人爱拍人,有人爱拍桥,还有人觉得静物没挑战,活物(特指人类)容易受影响也不刺激,专门找那种不搭理人类的自然界的隔壁老王开炮,什么野生动物啊,活鸟活鱼什么的。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鸟的认知停留在十种之内,大约包含麻雀、鹌鹑、鸽子这些听上去就蛮好吃的品种。吾友打了鸟兴冲冲给我看,我也只能发出“这鸟挺好看的颜色很漂亮”“这只胖胖的烤着吃应该味道不错”“艾玛这只好呆萌的样子”类似隔靴搔痒的点赞。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你知道它那个拗口的名字又不代表能抓来清蒸确实似乎意义不大)
直到有一天,真正扛起相机去找鸟,打鸟,静静的等待,寻找,抓住展翅或昂头的瞬间,据说进阶版还要设计勾引它到指定地点摆指定pose。。。开始慢慢喜欢上这种斗智斗勇的游戏,但是对敌情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追的是什么鸟,什么时候喜欢在什么地点活动,开枪基本靠蒙,这种感觉,就好像同一本书放在眼前,有人读出了哲理,有人只读出几个段子,太不爽了。
(不是说只有处女座才有强烈控制欲不允许有自己不知道理不清的世界存在吗难道上升星座是♍)
开始学着认识各种鸟。银耳相思鸟好像常年戴一副耳机。太阳鸟小的像一团鸡蛋。大金背啄木鸟和金背三趾啄木鸟除了差根脚趾,就差了条眼线。雌性橙腹叶鹎没有橙色腹部,因为雄性的有,而命名是以比较美丽的雄性为基准的......
鸟小学问大。当我就一些鸟的品种问题请教老师时,会发现,当你问得浅(比如这是什么鸟),他也回答的浅;当你开始稍稍深入一点问(比如判断标准、生活习性),他会越来越专业深入的解答。末了,还要加上一句:不要先看图册,要多看鸟,多看就明白了。
(咦之前请教摄影问题时吾师麻爷也喜欢用这句话回hu答you我为什么这样呢多拍你就知道了为什么那样呢多拍你就知道了)
格局这个东西,跟开悟一样,在没有的时候,简直无法用语言沟通,就好像没办法跟一个只知道麻雀和乌鸦的人讨论栗喉蜂虎是不是雌雄同色,可是一旦你对某个领域认真下功夫研究了全貌与细节,同样的世界在你眼中都将是不一样的样子。在那些专注打鸟一百年的鸟人眼中,花花世界恐怕处处都是鸟语花香的精彩吧?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如果你的水位不够深,给你艘大船你都接不住。一杯水泼在地上,漂片花瓣可能可以,踩只脚进去,大约只能湿了鞋底;到了马六甲,漂花瓣固然也没问题,莫说漂个人,万吨级轮船也不在话下。如果在某个领域你自身的水位只是杯水水平,最该做的是开出尽量大的运河,到时自然能静水流深。
白腹海雕,猛禽,鹰科隼形目今鸟亚纲鸟纲脊椎动物亚门(至此跟人类处于同一亚门所以是人科的隔壁老王)
喜欢她的文章
扫描二维码订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