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当机器人

2017/2/8 16:12:2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付淳

大学里学新闻传播,作为学渣,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理论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里有个观点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或者说媒介改变人们的模式。比如,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声音的延伸,汽车是脚的延伸,而电灯是白天的延伸。电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作息,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我读大学那会儿,网购还不是特别盛行,我们还会以寝室为单位去批发市场买布回来当窗帘。不知什么时候起,淘宝、天猫这些媒介平台彻底推翻了以往的购买经验。

 

我学新闻专业,主要是针对纸媒。可是才几年功夫,纸媒已式微,很多以前风光一时的报纸或杂志,要么停刊,要么转型。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微博微信积累的粉丝量是可以直接转化为人民币和生产力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内容成了次要,主人公“红不红”才是关键。

 

总是不禁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快。以我的智商,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无法在更高处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和自己纠结的性格,常常蓝瘦香菇。我时常怀疑自己所学专业是不是选对了,除了当敲门砖,它还能干嘛。我的技能,也许随时可以被某种智能编辑器取代。

 

后来,我看到一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书中说,人类的大部分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以竞争为导向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训练某种技能,为得到一个饭碗,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为填饱肚子苟延残喘。

 

从我的父辈、爷爷辈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东西多多益善,认为稳定压倒一切,希望人生是一条平直的线,不要有任何波澜。而且,他们把这种不安全感成功地遗传给我们。于是,从潜意识里,我们对物质就有极大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感需要用很多的钱,很多的信息,很多的攀比来填满。

 

可是我们真的幸福吗?有段时间,央视的主持人满大街去采访,“你幸福吗?你为什么幸福?”有人还编了段子,采访到一个清朝阿哥,“你幸福吗?”“我姓福。”“你为啥幸福?”“因为我爹姓福。”“你满足吗?”“我满族。”“你为啥满足?”“因为我爹满族。”

 

真正幸福和满足的人,是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的,那应该是一种鱼忘了水的状态,就像健康的人不会觉得有感觉,而生病的人却常在意健康。

 

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学问,学问不是智慧。教育最终指向的,不应是信息的堆积,知识的填满,技能的精益求精,而应该指向某种正向的、有力的,能给人能量人生观和价值观。那是一种无论贫富、无论阶层、无论疾病还是健康,都行之有效的底气,是放之四海而皆有用的生命力。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我们在这五光十色的猎场上,是否丧心病狂?

 

记得有一次听聚有礼,梁同学说,现代人一天接收的信息量,比古人一辈子还多。我们在各种信息流里,会不会迷路,会不会消化不了?现在提倡去产能化,供给侧改革。我们是不是也要给自己的身心做一次供给侧改革,去解决一下信息的产能过剩呢。

 

心在哪里?我们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也许就知道该学些什么了,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了。有一天,我们的体力会被机器取代,我们的脑力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还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呢?

 

梁同学认为最深刻的动画片是《海底总动员》,我看过同样一部深刻的动画片叫《机器人总动员》。片中因为生产力极度发达,导致地球寸草不生,垃圾遍地,毫无生机,只靠个破旧的机器人来收拾残局。人类转移到外星球,他们已经退化了肢体功能,个个肥胖,瘫躺在流水线的座椅上,被机器服务,衣来伸不动手,饭来只会张口。细思极恐,不会真有这么一天吧。

 

有一天,我的老师发出了一个提问,怎么知道自己在书院学习是在认识上求新颖,还是在心上用功?问问自己,过去读书到底是观念的认识,还是行为上求进步?

 

老师没给出标准答案。真正的教育不会是填空题,有个死板板的正确答案。

 

但我有我的答案:在认识上求新颖,是在知识层面扩充,无非多一些谈资,谈不上功夫,所以在生活上遇到事情还是不会反省,继续抱怨、继续责怪他人,继续认为老天不公平,继续烦恼。在心上、修行上用功,是时刻处在警觉自己的状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不是沉溺在情绪和自我的知见里。在心上下功夫是自己的事情,不会想让别人知道,不会想炫耀。可能烦恼和疑惑比以前更多了,但这正是面对真实自己的机会,每个人一定都会有很多烦恼,有很多自己不敢面对的缺陷和不足,用心至诚,会让人看到并承认这些不足,不再掩饰,而是努力地去修正。下对了功夫,会更加坦荡,不怕犯错,不在意别人的评论,不会费时间去在理论上跟人家争胜负。会知道自己的渺小,但又不妄自菲薄,会不断提醒自己要学习成长,从而内心更强大。心会更柔软,更感恩,但又更坚强,更不惧磨难。情感会更细腻,但处理事情会更理智。会更在意当下,对未来和过往都少了纠结。


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在心,在情。在于我们有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在发而皆中节的和气,在我们会为真善美而感动。

 

在这么快的节奏里,试着抽几分钟出来,闭眼想想你的答案吧。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