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笨,还不承认

2017/3/22 11:15:3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付淳

看到标题,会不会觉得很受伤?肯定有很多人都不会打开来看。不过,先冷静!我跟你们是一伙的,不才在下就是低智商阵营里的一员。但没关系,有救,我在文章中会提到,我们阵营里不还有阿甘作为精神标杆么。最怕是那种自以为智商高的笨蛋,一被戳到痛处就控制不住情绪,不敢面对硬伤的,那喝什么牌的聪明水都没用。

从小听着灰姑娘的故事长大,以为笨点没关系,单纯善良颜值高就行了。但长大后,发现被骗了,那些鼓吹单纯善良的人,从来都是内心强大甚至心机深重的人,而颜值这个东西也并不保值。直到敢从自己的幻想中走出来,承认自己的笨,看到自己的弱,面对自己的自私和狭隘,才会放下单纯善良的标签,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去为愚蠢买单,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正,拥抱真正的爱和宽容。真正的聪明绝不是招摇与讨好,也不会把笨与单纯善良划等号。

昨天听到一个故事,感触很深,记下来与大家分享。故事发生在汉朝,汉景帝即位后,很器重一个叫晁错的人,一路把他提拔为国家领导干部。这晁错一上任就深感地方权力太分散不好带队伍,就写了个《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削弱藩王势力。晁错这个建议方向是不错,错就错在太直白,连个前戏都没有,你让人家藩王怎么受得了。奏章呈上,那些王公贵族公开不敢反驳,显得自己很自私,但私底下却是恨死晁错了。晁错第二错,是强行更改了三十条法令,引起了诸侯的强烈愤慨。后来,晁错的父亲得到消息,大老远的从家乡赶到京师劝晁错不要鲁莽行事,得罪了地方藩王,自己家族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但晁错犯了第三错,在忠孝不能全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忠于自己。他老爹说,我与其被折磨死,不如自己了断,回家就服毒自尽了。

后来,汉景帝下达削藩令,才十多天,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捅大篓子了,咋办,晁错想来硬的,出兵镇压。但是用兵必然造成伤亡,上战伐谋,不战而让人收兵才是上策。这时,出现了一个聪明人,叫袁盎,他告诉汉景帝,这些吆喝要造反的人是为了杀晁错,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要交出晁错,恢复他们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消除叛乱了。于是景帝把晁错给斩了,晁错的改革也失败了,搭上了家人的性命,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个笨名声。汉武帝时期的削藩就高明得多,人家不是赤裸裸地叫削藩令,而是叫“推恩令”,就是把诸侯封地世袭平分传给各自的子孙,这样一来除了原本可以继承全部封地的嫡长子不开心,其他人都皆大欢喜,于是封地被分割了,便形成不了势力,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二胎政策,诸侯们三妻四妾的子孙很多,传个两三代诸侯也顶多就是个大地主。真正的聪明一定是目光长远,且有与目光匹配的耐心。

别急,故事还没完,有彩蛋。唐朝有个知玄法师,是个得道高僧,他被唐懿宗封为国师,史称悟达国师,法师变国师了,他就有点骄傲了。有一天讲经,大家忽然看到一颗珠子飞入他的膝盖,然后生出一个人面疮来,这疮有眉有眼,还有嘴可以吃饭,让国师剧痛难忍,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悟达国师就想起,以前认识一位病僧,许诺他若有困难就去西蜀九陇山求助。那病僧告诉悟达国师,用山下的泉水洗疮口就能痊愈。

悟达国师便在第二天到了泉水边,刚想洗。那人面疮开口说话了,他说,我是汉朝晁错的冤魂,你前世是袁盎,我被你害了性命,一直想伺机报仇,但你累世都转身为得道高僧,无法近你的身,直到你封国师而心生傲慢,我才能报仇,今蒙尊者慈悲,调解我们仇怨,赐法水令我们都得解脱,从今以后我不再与你为难。国师听了掬泉洗疮,痛入骨髓,昏死过去,醒来后人面疮不见了。经此一事,悟达国师大彻大悟,写成《水忏》。

一错再错的晁错,从来不知道自己的错,放不下仇恨,便累世做孤魂野鬼,为什么?因为不肯面对自己的笨。傲慢是最大的笨,不承认笨是最大的傲慢。这是一个关于笨和傲慢的辩证关系的故事。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检讨自己,时时反省,是最大的美德,人贵乎诚。都说心诚则灵,最好的心诚是不自欺,不要自以为是。袁盎,这个把晁错送上断头台的人,却世代受福报为高僧。我想,是因为他杀晁错,没有一点私心,而是为了保护那些百姓和士卒免受战争之苦。这点死无对证,依佛法来说,这慈悲心是功德无量的。

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就像忘恩负义的人绝不会认为自己忘恩负义,还觉得自己挺正义,愚蠢的人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愚蠢,还觉得自己挺聪明。其实验证愚蠢很简单,就是被人骂一句“笨蛋蠢货”的时候会不会火冒三丈。这股子情绪也许可以掩饰不让别人看出,但骗不了自己。

笨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有的聪明人还羡慕我们这些笨人,比如苏东坡就有一首著名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智慧不是聪明,而是功夫,智商是天生,功夫却是修炼。

笨人中不乏励志故事。最给人安慰的,莫过于曾国藩。据说,有一个偷儿去曾国藩家行窃,看见曾国藩深夜还在背一篇古文,偷儿就躲在窗外想等曾国藩睡着再动手,但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不出,偷儿没耐心了,鄙视地叫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都听会了,然后把他背的古文念了一遍扬长而去。看《曾国藩传》,真会让人气死,只要他一上战场,就必打败仗。但为什么曾国藩能成为晚清中兴第一人呢,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半个圣人。就是功夫,曾国藩每日四刻钟静坐,就是儒家的慎独功夫。这功夫的用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前觉得这简直是句要扔进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的话,但现在,有点感觉了。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化解情绪带来的偏见和愚蠢,唤醒心底深处“诚”的力量,这力量让人有勇气、有度量、有智慧。所以《中庸》里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当把掩盖在“诚”之上的那些污泥、尘垢、烂菜叶,全部都收拾干净,也许就可以接通宇宙间的“wifi”,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才是心想事成的密码。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谦虚又努力地学习,是笨人变成慧人的不二法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者,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自私,但如果知道,所有的错误都源于自私,就不会那么执着了。如果晁错能认识到自己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也许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但也只有吃够了苦头,才有可能认识到自私和自以为是。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