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
这几日小区里的香樟树开花了,空气里到处都是醉人的芳香。在这炎炎的夏日里,走在树下,是沁人心脾的清凉,当初是谁种下这么多树,真是功德无量啊。
还记得庄子的《养生主》开篇: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只要顺着自然以为常法,就可以达到。可是,如果很不幸,连保身都没能做到。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仿佛被狡黠的庄子早就料到了,所以有了《德充符》。庄子在这里的“德”并非道德或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应是“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好了,为了说明“德”的充实与证验,才有了五个关于形体不全或者外貌丑陋的人,而他们的“德”又极为充实的小故事 。
我不惊讶庄子要说的故事和说明的道理,但钦慕他为了说这个故事而给主人公起的名字和出场的样子:什么兀者王骀啊,骀是劣马的意思;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无趾,只能踵见仲尼;面貌丑陋的哀骀它;还有简直就不忍直视的闉跂支离无脤、瓮㼜大瘿者。这些形体不全之人,因为道德高尚,别人就会忘记他的形貌丑陋。和他们相处越久,虽然不过是附和倡导,知识又不超出日常小事,然而无论男女都愿意亲近他。借用了主人公和他们的名字表达了他要表达的“德”,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内在的道德不美,外形再美也是丑陋;内在的道德充沛了,外形再丑陋也是最美的。就如哀骀它他是个“全德之人“,平和悠闲,通达事理,从来不会失去他的喜悦。时光不停流逝,他也总能如春天一样的对待事物,心里不知不觉,德不外露,万物都不愿意离开他。是道德修养到了家,是自身的自然之美。
一阵清风吹过我的窗, 我又闻到了窗外隐隐的香樟树的花香,那迷人的香味在这夏夜里是甜蜜的存在,是当初种花之人没有想到的留下的德的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