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夏日的傍晚,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还没散去,劳累了一整个下午,扛了一大筐青草回来,汗还没干透呢,心情却轻快无比;中学放学的路上也是一路欢歌,全然忘记是3公里土路上的步行;工作后出差的归途,不论车窗外的风景是如何变化,皑皑白雪也好,姹紫嫣红也罢,哪怕是狂风暴雨,只要是踏上回家的路,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好像回家就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其实什么也没有,仅仅是因为回去,回去的路程就春光明媚。很久以后才明白,我只是喜欢回家的这段路程,喜欢走在回家的路上。
多么有幸,能够遇上《梁注庄子》,而且可以有一年的时光和梁同学一起仔细地品味庄子,这种感觉就宛如走在回家的路上。
因为节目是听,是声音的陪伴。梁同学不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也不是学者,所以不需要听到多么深刻的道理,庄子的话每一句每个字有什么意思的表达,能给我们什么什么启发,那些内涵,那些寓意,在从古至今两千年的书里、故事里、大家们的著作里、注解里都有演绎,都耳熟能详了。只要安安静静地听,梁同学给我带来他所理解的庄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可爱的,智慧的还是闲散的老头都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弄明白庄子所要表达的深意,梁同学也说了,那得去看庄子的文字。
因为节目在夜晚,是睡前的放松时刻。庄子本身也没有要我们活得很紧张啊。他没有说教,他只是不停地讲故事。他不肯做“庙堂之龟”,他情愿“游戏于烂泥”,他说道“在蝼蚁”、“在稊稗”、甚至“在屎溺”,他拿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调侃,借用他们的角色,他就是这样汪洋放纵,说了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似乎不着边际的故事,用梁同学的话来说就是看似有点散,逻辑也不是很严谨,其实就是不对逻辑的执着和贪念罢了,就是不去刻意而是轻松地遵从自己的心罢了。
喜欢这样的《梁注庄子》,我这样来理解它:让它是耳边的一首古琴曲吧,听着听着,心就柔软;想它是一杯清茗吧,丝丝甜甜润入喉咙然后回甘。它就是一份陪伴,一份小小的温暖和会心一笑的喜欢。听懂了很好,不懂也没关系,赞同它也行,不赞同也可以。
我有一本庄子的书,躺在那儿十几年了,一页也不想翻,现在伴随着梁同学的声音,每天都要看几眼,心情呢,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