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学会识人

2017/3/28 10:45:3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付淳

最近在听庄子之余,还每日读些孙子。读孙子,当然是学兵法,可是在这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学这么多文武艺,却发挥不出来,那真是比便秘还难受。好在,人生处处是战场,人生也处处是道场。君子不器,是说智慧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不囿于某个专业。


孙子兵法里,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莫过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才在下本淳认为,知己比知彼要难,因为很多人的不知己,是根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刷着存在感哄骗自己,沉浸在自我陶醉里。而往往知彼会有很好的观照作用,它会帮助人们修正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知彼,也就是如何识人。


我不敢大言不惭厚颜无耻地说自己阅人无数,深谙识人之道,因为江湖阅历尚浅,也几经被糊弄欺骗,人心难测的那块烧红的烙铁几乎要印在我的小心脏上了。但好在我有高贵的钝感,在被人情世故搅得晕头转向之后,还能保持一丁点冷静,并去总结这里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古人的经典都是智慧之学。学习经典,可以最快地得到识人之明。


梁同学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满足这三个条件,是非常值得交往的,一是大部分的时候,保持相对平稳的语气,二是给予的时候不以小恩小惠为条件,不以利益为交换,三是不那么刷存在感的人。窃以为是很好的参照系。


孔子也有很多识人小贴士,比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就是看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是用什么方法做这个事情,他的心安住于怎样的状况,了解了这些,看他小样还往哪藏。


孔子这么聪明的老头儿,有也被糊弄的时候。对方是言语科的高材生宰我,这宰我非常有个性,很像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现代青年,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很直男的一个人,所以人缘不大好,《论语》中有关他的记载,都不是什么好话。但他位列孔门十哲,还在我家男神子贡的前面,肯定是有很牛的地方的,我私下非常欣赏宰我的真实,他没被道德礼教洗脑和绑架,也不会去讨好权威。因为是言语科的,所以他非常会说话,一度让孔老爷子相信他是个仁义礼智信的五好青年。但有一天孔子看见宰我大白天的在睡觉,感到很失望,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然后总结出了一条识人经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语言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可以看出孔子不喜欢太会说话的人,“巧言令色鲜矣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君子欲敏于行而讷于言”。所以看到话多的人,要小心了,话多则少敬,因为不怕话多错多而让人误解。如果交谈中,这人尽是“我我我”,那说明他不懂得倾听别人,是一种很强烈的刷存在感。如果不分场合地滔滔不绝,这人连最基本的看眼色都不懂,也是个痴人。


喜欢说话的人,也只是浪费别人时间而已,并不能判定会产生什么恶劣后果。看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除了看他说话是不是就事论事,是不是注重场合,还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知行合一。嘴上说得容易,但能把嘴上说的践行到实际中,是修身的功夫。


说得漂亮,实际做得一塌糊涂的人,我见过。由此,印证了毓太老师的一句话:善要人知,就是伪君子,好名必做伪。


问题是伪君子常常把自己也骗了,还以为自己是真君子。那种常常鼓吹“我是高人,我是大德,我做了多少善事,我救了多少人,某某高僧跟我是铁哥们”的,不要相信,高人不会说自己有多牛的。


我老师也教了几个识人的方法,我把压箱底的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了,不看这篇文,真有点亏哈。老师说,交人要交厚道之人。看一个人是否厚道,一看是不是谦虚,二看是不是感恩。


谦虚的人才有学习的动力,他学习的目的是提升自我,是获得力量。而那种囤积知识用作谈资的人,往往只是在刷存在感,刷存在感就会好名好利,私欲就会重,私欲重就会患得患失,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看一个人会不会感恩,不在他口头上说了多少谢谢感恩的话,而看他是否孝顺父母、怜恤妻子,看他会不会念旧。孔子说,“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要民风淳厚,在上位的君王就要有念旧之心。


识人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如何快速地认识一个人呢。还有一招,就是“不视其人,则视其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经常在一块的人,常常是有相似的价值理念和处世方向,所以就看这人结交什么朋友,喜欢跟什么人待在一块,这实际上也是“察其所安”。


孟老夫子也教过一招识人术,就是看眼睛。“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又是一个看你小样往哪藏,你的眼睛已经泄露你的全部秘密啦。但这招,我还没学会,所以不多说,等我学会了再来分享。

我想,识人也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儿。子曾经曰过,“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自己要身端形正,不要去欺骗别人,也不要妄测别人的恶意,但别人一有不良动机,就可以马上察觉,这样的人大概就可称作贤人了。从后知后觉,到现知现觉,到先知先觉,是一个过程。


日久见人心,想学识人,你必须有耐心,而且做好吃亏的准备,有相当的成本才会获得收益。当然,识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识人,只是认识自己的工具,也是修正自己的参照。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